当前位置:服务支持 >  软件文章 >  锚钉数量及位置对肩关节Bankart损伤修复强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锚钉数量及位置对肩关节Bankart损伤修复强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阅读数 18
点赞 0
article_banner

周恩昌 1,殷浩 2,唐萍 1,张玉岩 1,李邦国 1(1.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山东 临清 252601;2.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锚钉数量及位置对肩关节 Bankart 损伤修复强度影响。 方法:利用逆向建模技术,将包含正常成人志愿者肩关节的三维 CT 数据,导入 Mimics 10.0、Geomagic 2012 软件中对相关组织进行重建,然后在 Hypermesh 13.0 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在 Abaqus 6.14 中调整 MPC 约束的位置及数量,建立 A 模型(正常对照模型)、B 模型(Bankart 损伤对照模型)、C 模型(1 枚锚钉)、D 模型(2 枚锚钉)、E 模型(3 枚锚钉)、F 模型(4 枚锚钉),6 种工况的肩关节有限元模型。添加肱骨外旋及前移载荷,模拟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恐惧试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伴随着肱骨头的外旋下盂肱韧带复合体出现皱褶,并且在其前后束止点周围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2)Bankart 损伤导致下盂肱韧带前束应力增大 52.33%、后束增大 45.67%,游离部分关节盂唇出现不均匀剪应力降低。(3)锚钉修复的各模型中,锚钉部位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并能够减小前后束韧带的应力,其中 C、D 模型与B 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 模型与 B 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修复 Bankart 损伤时,应用 1 枚或 2 枚锚钉能够减小下盂肱韧带前后束的应力,但如外旋角度较大时,在锚钉位置产生的应力集中明显增大,增加修复失败的风险。而应用 3 枚或 4 枚锚钉,能够通过锚钉之间的“负荷共享”效应增强对下盂肱韧带约束,并且减少锚钉自身的应力,从而确保肩关节的前方稳定,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力学环境。【关键词】 肩关节;Bankart 损伤;有限元分析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 镜下缝合锚钉修复技术治疗 Bankart 损伤得到广泛应用,影响术后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是锚钉的置入位置及数量, 多数报道认为应最少置入 3 枚锚钉[1]。 但亦存在置入 1 枚[2]、3 枚或 4 枚锚钉[3] 进行修复的临床报道。 本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锚钉位置及数量对肩关节前下盂唇及关节囊修复强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肩关节模型的构建

选取经 X 线片检查确定肩关节形态正常的健康志愿者 1 名,34 岁,男性,身高 174 cm,体重 75 kg。排除肩部外伤史、 骨关节畸形或代谢性疾病。 采用128 排螺旋 CT 对该志愿者行左侧肩关节外展 90°薄层扫描, 扫描层厚 0.625 mm, 图像格式存储为 DI[1]COM 格式文件导入医学三维重建软件 Mimics 10.0。根据组织的灰度值,通过区域分割,得到肱骨近端、肩胛骨的人体骨骼模型, 以点云格式导入 Geomagicstudio2012。 对模型进行除噪点、平滑等处理,拟合出骨骼的 NURBS 曲面,再导入 Hypermesh 13.0 划分网格,将骨骼及关节盂唇划分为四面体 C3D4 单元,下盂肱韧带及关节囊划分为壳体 S3R 单元,共 49 068个节点,258 220 个单 元。 将生成的三维模型导入Abaqus 6.14, 所有结构的材料属性为各项同性线弹性材料。 关节囊及韧带的弹性模量 10.1 MPa、泊松比0.4;皮质骨的弹性模量 1.34×104 MPa、泊松比 0.3;关节软骨的弹性模量 0.3×104 MPa,泊松比 0.3(图 1)。

在肩关节盂及相对应的关节盂唇的节点上设置MPC约束进行Tie绑定模拟锚钉固定。调整约束位置及MPC的数量,建立A模型(正常对照模型)、B模型(Bankart损伤对照模型)、C模型(8点钟位置安装1枚锚钉)、D模型(7-8点钟位置安装2枚锚钉)、E模型(6-9点钟位置安装3枚锚钉)、F模型(6-9点钟位置安装4枚锚钉),6种工况的肩关节有限元模型(图2)。

1.2边界条件及加载

将肩胛骨内侧缘作为边界条件固定模型。加载方式模拟肩关节前向不稳检查恐惧试验(Cranktest),即在外展90°位,上臂绕自体中心轴外旋并给予一定的前向推力。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选取6个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复合体在6-9点钟止点位置周围的10个节点,应用配对t检验对研究对象在不同外旋角度下的平均应力进行统计学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下盂肱韧带复合体在不同模型中的应力分布

结果显示在A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复合体的应力集中在远近端附着点,伴随着肱骨头的外旋,环绕肱骨头发生皱褶,使应力集中在下盂肱韧带的前后束止点周围(图3a)。与之相比,在B模型(Bankart损伤模型)中的,下盂肱韧带前后束附近的应力较A模型前束增大52.33%、后束增大45.67%,游离部分关节盂唇出现不均匀剪应力(图3b)。锚钉固定的各模型中,在锚钉固定点对应的下盂肱韧带复合体上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与C、D模型相比,在E、F模型中应力集中区分布趋向均匀(图3c,3d,3e,3f)。

2.2不同模型的外旋角度对锚钉在下盂肱韧带前后束固定点周围应力分布

在各模型中,外旋角度对锚钉在下盂肱韧带前后束固定点周围应力分布结果见表1。除9点钟外旋30°外,B模型其余外旋角度对锚钉在下盂肱韧带前后束固定点周围应力均大于A模型。C、D模型与B模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F模型各外旋角度对锚钉在下盂肱韧带前后束固定点周围应力均小于B模型。

3讨论

Bankart损伤发生导致了前下方盂唇被盂肱下韧带复合体(前束及关节囊)在关节盂附着处撕裂,从而导致肩关节外展90°时,由于前下方缺乏静力性结构维持,肱骨头会出现前下滑移或再脱位。

目前,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已经为临床医师所公认,但在锚钉置入的数量上还存在争议[4]。Boileau等[3]认为置入≤3枚锚钉存在复发性关节不稳的风险,因而建议置入4枚螺钉。Levy等[2]报道用1枚锚钉进行荷包缝合的方法成功进行36例肩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Witney-Lagen等[5]对114例关节镜下1枚锚钉修复肩关节不稳进行4年随访发现,用1枚锚钉亦能取得良好的稳定性,同时提出术中应将锚钉置于4点钟方向,2股缝合线分别固定3点钟和6点钟方向。Sisto等[6]报道,在Bankart修复术失败的患者中,87%的锚钉没有放置在4点钟方向。

针对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的有限元研究存在一维线性单元[7]、二维壳单元[8]、三维六面体或四面体单元[9]3种模型。一维线性单元模型无法体现关节囊与肱骨近端的解剖特征及关节运动过程中关节囊的皱褶变形,目前已很少应用。三维六面体或四面体单元模型,虽然在解剖特征上可以充分显示肱骨近端与关节囊的连接关系,但在进行大变形分析时,由于部分单元会发生反转变形,而使模型很难收敛。二维壳单元模型不仅对关节囊与骨骼的连接关系进行充分的仿真,而且实现了关节囊的变形。本研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骨骼及关节盂唇使用三维四面体单元,韧带及关节囊使用二维壳单元。

本研究发现正常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复合体其关节盂唇附着处出现均匀的应力分布,并伴随着肱骨外旋,在下盂肱韧带前后束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这与Benjamin的试验结果相一致[8]。与A模型比较B模型中,盂唇损伤区域的前、后端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并在游离的盂唇产生切向应变,并且外旋角度增大,前后端应力越集中,在外旋90°时,前束增大约52.33%、后束增大45.67%。比较安装锚钉后各模型的应力分布可以发现,与B模型比较,在外旋30°时,C、D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前束应力分别减少9.82%、16.58%,E、F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前束应力分别减少28.79%、27.46%;在外旋60°时,C、D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前束应力分别减少3.41%、13.24%,E、F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前束应力分别减少33.17%、34.77%。外旋90°时,C、D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前束应力分别减少18.54%、28.68%,E、F模型中下盂肱韧带前束应力分别减少36.71%、41.24%。

上述结果提示,由于Bankart损伤导致下盂肱韧带在6~9点范围内游离,肱骨外旋会导致在损伤前后缘附着点韧带的应力集中,1枚或2枚锚钉修复能够减小下盂肱韧带前后束的应力,但随着外旋角度增加,其控制作用逐步减弱,并且会在锚钉上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而3枚或4枚锚钉能够通过锚钉之间的“负荷共享”效应增强对下盂肱韧带约束,并且减少锚钉自身的应力,从而确保肩关节的前方稳定,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力学环境。

参考文献:略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PART  01

针对骨学、关节外科、普外科、囗腔科等提供医学力学有限元分析仿真、培训、临床手术模拟分析等;

代做有限元:脊椎、腰椎、颈椎、上下肢、假肢、前臂、血管支架、牙齿、骨关节等;

服务对象:各省市、自治区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囗腔力学、骨骼力学的教学、研究与应用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各级教练员等方面的相关人员;国内各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相关研究领域的博士、硕士相关研究生和学者等。

相关项目代做或课程培训可主页私信小编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相关文章
QR Code
微信扫一扫,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武汉格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科技园西路6号103孵化器
电话:155-2731-8020 座机:027-59821821
邮件:tanzw@gofarlic.com
Copyright © 2023 Gofarsoft Co.,Ltd. 保留所有权利
遇到许可问题?该如何解决!?
评估许可证实际采购量? 
不清楚软件许可证使用数据? 
收到软件厂商律师函!?  
想要少购买点许可证,节省费用? 
收到软件厂商侵权通告!?  
有正版license,但许可证不够用,需要新购? 
联系方式 155-2731-8020
预留信息,一起解决您的问题
* 姓名:
* 手机:

* 公司名称:

姓名不为空

手机不正确

公司不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