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务来源
2 分析目的
3 前悬模型分析
3.1 模型简化
3.2 前悬模型简介
4 前悬分析工况介绍
4.1 最大铅垂力工况(1.75 倍静载)
4.2 最大制动工况
4.3 最大侧向力工况
5 前悬分析结果
6 后悬分析模型化
6.2 后桥模型简介.
7 后悬分析工况介绍.
7.1 最大铅垂力工况(1.75 倍静载)
7.2 最大制动力工况
7.3 最大侧向力工况
8 后悬分析结果
9 结论
1 任务来源
根据 QQ 车型设计开发协议书及相关输出要求,QQ 车型要求对其前后悬架进行强度分析。
2 分析目的
QQ 的前后悬架多为借用,且 QQ 现在已经加重,需要对前后悬架在新设计的 QQ 上的强度进行计算,分析其强度条件是否满足。
3 前悬模型分析
3.1 模型简化
QQ 车前悬是麦弗逊式悬架,根据各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对模型进行相应的简化。简化后的前悬模型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分别是:左右减震器外筒、转向节、下摆臂、转向横拉杆,纵向推力杆,减震器安装支架等。在 ABAQUS 中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
3.2 前悬模型简介
由于前悬中的部分部件形状较为复杂,比如转向节、纵梁推力杆等,对于六面体分网有一定难度。为保证项目进度,且又不失仿真结果的精确性,对这些部件采用了比较密集的四面体网格划分,且在 ABAQUS 中,赋予 C3D10M 二次四面体修正单元。该类型单元可以用于接触等分析类型,且精度较高。其他部件采用六面体分网,赋予 C3D8I 非协调六面体单元。该类型单元同样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同时不存在沙漏现象。各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按照实际情况,同时也参考了 ADAMS 中麦弗逊悬架各部件间的运动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