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那一年的5月,我们在备战暑假即将到来的广东大运会。在那两个钟头里,我不知道侧身爆冲了多少个。当然啦,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彼时的自己,会觉得技术还是十分稚嫩。但那时很快乐,打法很狂野、很暴力。一把盖亭版YE横板,贴着狂飚3和天极2。动不动就一板侧身抡。
 
    训练完后,和队友带着全身汗水,去大学食堂点炒饭。这时想起曾几何时的日子,一定不是因为当时一份炒饭5块钱。现在手头这份林X厨的要30块。
而是:我年初本来打算今年打法转型,打更多变化,包括节奏、手法上;增加更多防守比例,减少侧身发力抡的。但到了年末,突然出现一份体检报告,说我得多蹦蹦跳跳,运动太少!我还问了中医,身上有点湿疹,他说我是排汗不畅,要增加运动。
我的FxxK!敢情我想摸鱼,都不让我摸?大学时期自誉为“业余穷人版陈玘”的我,想投胎做个业余穷人版老瓦,都不给我机会?
“你流汗太少啊,要增加运动量,回归你原来的打法吧!”
于是,那一个晚上我梦到了曾几何时的自己。而后,我开打了雨果HAL。
 
    我太爆了,我不加碳
这一句不是骄猛的广告词。最开始是我给雨果HAL编的。
寇头面材、橘色芳基纤维(或称为橙芳基)、阿尤斯过渡层、桐木大芯。这个纤维的英文是Axylium。讲道理,这个纤维没啥特别的。这个板之所以做到了一体化的紧绷,跟骄猛的压缩工艺有关。我打安宰贤TMX和TMXI,都感觉到了工艺上类似的味道。
 
    板子实测5.78mm,重量仅79g。但压缩得好,不缺力量。另外就是它的力材和大芯对比黑马君手上的V码Vis,都厚了一丢丢。所以,它的给力,更多是压缩和粘合工艺以及各层木材的厚度所致。
雨果说:“我在考虑速度、控制和击球感觉之间的平衡。”黑马君的解读是:他想要板子瞬间的吃球感比较明显,发力后整体透力,有整体形变。即便在满是纤维板的前些年,他都把纯木的盖亭GA打得很欢快。
如果我们去回顾蝴蝶的那些同样桐木大芯、纯芳基的底板,比如这两年我还试过的Keyshot,就发现中等力量下,弹性还是凑合的,芳基提升了支撑力。然后发力后,还是有力量放大感的。一击致命,也还行。
就在那一刻,在刚开打雨果HAL的那一刻,我仿佛想要回到曾几何时用YE爆冲的自己······
对比Viscaria和林高远ALC
 
    雨果HAL,正手位无疑是比Vis吃球的。是更容易制造弧线以及加转的。林A是很吃球,不过那个更像是“裹球”。雨果HAL是紧绷一体的。你感觉到力量像攒在手里,然后喷发。
林A的吃球是日套的“裹”,雨果HAL是德套的咬。摩擦为主时,它是停在表面的,像德套紧绷胶面的咬球感。发力冲了,你感觉到也是快速凶猛而非蓄力的那种澎湃。
第一晚,我打了两位1900分的。一胜一负。正手位,他们都感觉到确实可以很转。我贴了T05。(现在吉村限量和摸鱼上面也是。)他们说可能比我的主板更转。但发力冲了后,他们觉得二跳的压迫感不如吉村。
 
    这点其实非常好理解。吉村毕竟是类似968那种内置类型。你用外置拉的一速更快些,二跳没内置顶。很正常。
但是,雨果HAL的正手爆发力比林高远ALC更好,类似Vis那种,但又比Vis更容易加转,且更快一点。这是很有特点的。对于打习惯内置球板的球友来说,雨果HAL和林高远ALC都是会比较容易上手的。
这样一块底板,在暴徒的手上,可以释放更强的威力。你尽管抡,它给你上台。这是理想主义的实现。
但是,反手位,有点问题。为了对比,我在吉村、摸鱼、Vis和林A上面全部贴了T80。
 
    首先,它借力不够弹。这意味着你反手得发力啊,哥们。你不怎么发力,它慢啊。我第一盘输了,就是试着借力,被对手多次强推。我用林A或吉村都会比它弹些、快点。
当你反手也主动发力去造弧线和加质量时,当然它也很好打。但借力为主时,好上台,不过威胁不够。
其次,反手位它的裹球感不如林A,爆发力不如Vis。对付同样一位发球变化多的对手,我用吉村、摸鱼、林A都有更长的吃球时间,可以先把球吃住再送过去。雨果HAL,你如果想这样弄,它反手就慢了。你如果加快,它吃球又不够长,就容易失误了。
总体来说,如果你喜欢更频繁主动的发力,用上雨果HAL,你会越打越有谱。尤其到了关键时刻,越发力,它甚至越精准,成功率越高。用胶皮来形容的话,林A像T05,雨果HAL像挺拔1Q。
但是,如果你想摸鱼,想偷懒、省力,正手可以拉转,依然没有问题;但反手借力慢了,反弹力不够。对一般对手没问题,对高手,你拔不出空间主动发力,又不够快。这时强行反手发力,就容易失误。
我还没完全想明白骄猛的工艺对反手位以及个人不同技术的影响。但这个反手,确实还是比蝴蝶弱了一点。
 
    我可能会将其视为与林高远ALC、Vis差不多的档次。但是,相比之下,可能更多高手会选择容错更高的林A。
不过,整篇测评有个漏洞,就是搭配的是两面Tenergy。我觉得换成两面骄猛的话,效果可能更好,但不会有实质差异。如果贴的是狂飚,那结论会有些微调。
写完这篇,我终究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耍着YE满场抡的少年了。雨果HAL很好,但更适合那些享受成为“暴徒”的青年。中年的我还是继续“摸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