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真的快不行了吗?
短短几年间,国内众多的大型试点项目结合BIM实施应用顺利的完成了建设。
北京新机场航站区工程项目
以航站楼为核心,由多个配套项目共同组成的大型建筑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属于国家重点工程。其中,航站楼及换乘中心核心区工程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超长超大,造型变化多样,施工人员众多,对施工技术与管理的要求较高,需引进新技术协助项目施工,通过BIM技术实施,项目实际应用问题的应用效果如下:
(2)利用BIM技术对隔震支座进行建模,并对近20道施工工序进行模拟,更加直观地检验工序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缩短技术交底的时间,保证施工工序统一性和施工质量。
(3)在钢结构工程中,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模拟,并将BIM技术与三维扫描、物联网相结合,解决了钢结构施工部署和技术方案的确定、物料加工情况地跟踪及到场安装进度的实时检查等技术难题,提高了钢结构工程管控的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效能。
(4)利用BIM技术进行机电系统深化设计,并通过创建各类族文件,实现二次洞口标注自动生成,使二次结构洞口标注工作量减少80%以上;利用Revit软件直接出图,使出图时间缩短70%以上;在正式施工前,发现机电专业图纸问题及管线碰撞,现场等待技术问题解决的时间缩短60%以上;通过合理化管线排布,提高机电专业施工效率10~15%。
(5)利用BIM5D管理平台,对项目的技术、进度、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将管理信息传递效率提高15~20%,决策效率提升10%以上;通过BIM5D平台基于模型直接生成标准化物资提取单,打印后由物资人员直接签字确认即可生效,减少物资人员手动填写表格的工作量,物资提料所用时间减少15~20%。
(6)明确数据使用需求。在创建模型之前,首先明确模型数据使用需求,并根据需求建立模型创建标准,以保证模型一次创建完成而不进行二次修改或重建。
(7)利用好Revit族文件。通过将各类洞口、标注、图框和目录制作成参数化的族,可以大大减少出图的重复性操作和人为错误的发生,并且提高出图文件的标准化、统一化程度。通过视图样板文件和共享参数的建立和传递,可以提高多方协同作业的效率,并保证其标准的一致性,在由众多参与方进行协同工作的深化设计中,可以发挥出BIM技术在协同方面的更大价值。
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Z15地块(中国尊)项目
西侧与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国贸三期对望,建成后将集办公、多功能中心等功能于一体。本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工程为首幢在抗震八度设防的高设防烈度地区超过500米的超高层建筑,建成后作为北京市新的地标性建筑,社会影响大。于2011年9月12日左右动工,2016年底封顶,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通过BIM技术实施,项目实际应用问题的应用效果如下:
(2)在实施过程中,各参建方利用BIM技术在可视、协调、模拟的优势,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促进项目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作的开展。据初步测算,结合BIM对建筑空间进行的优化,为大厦增加了超过7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优化了超过20个大型设备用房的机电排布,使物业运维更加便捷;大量构件实现场外加工或预制生产,有效减少现场扬尘及污染,产生建筑垃圾仅为LEED金级评定标准的10%。
中国是世界房地产开发大国之一,国内的建筑工程建设也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更加讲究“效率、安全、品质”,而今天部分国内的BIM咨询公司戴着BIM施工管理、BIM运维管理的头衔却做着BIM翻模恶评如潮的舆情成了国内BIM技术的代名词,不知道算不算是建筑行业和这个美丽的国家形象的莫大的讽刺?
据2018年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首先,各地区政府积极推行以及企业BIM应用意识的提高,BIM在全国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根据住建部相关文件规定: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根据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工业增加值及建筑业信息化率,结合BIM项目比率,预测到2023年我国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可达22.81亿元,因此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与此同时,随着BIM逐步受到市场的认可,行业内企业也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乍看来,国内的BIM发展总体上是好的。但台面上的BIM应用却令人叹息:表面光鲜亮丽,脱了外套吓死人!
BIM技术是当下中国的既定国策之一,任何否定未来趋势的个人、群体、组织甚至国家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为此付出惨烈的代价。谈笑间,与上海城市性格接近的日本东京、新加坡、乃至中国香港都已经被中国大陆互联网、大数据大潮甩了不止10年,儿时羡慕的亚洲四小龙现在已经全部沦为了中国广大中产阶级日常旅行观光和购物的目的地之一,相信国内的BIM数字化在国家的带领下及国人通过智慧的努力下,会让BIM这个新兴产物和互联网一下取得同样的成就。
随着国内的建筑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BIM技术快速发展为建筑产业、智能建造业、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2019年4月1日,人社部发布通知,正式确认了13个新职业信息中有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BIM人才的培养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了,这是智能化时代的趋势,有幸进入新职业,我们也要不断提高作业本领,更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为时代建筑融入更多智慧。”
结合开篇的案例我们聊聊BIM技术是如何让建筑图纸“活”起来,为什么国家大力推动这个新兴管理模式!
建筑这个行业的人员,是否还在工地上抱着图纸查找、修改?办公室里面还是施工图堆满、无处安放吗?在传统的建筑时代建筑人员都有着一个烦恼;图纸太多,盖章盖到手软,图纸太多,翻图找到怀疑人生,设计阶段的疏漏、图纸信息不全、图纸对不上导致施工进度缓慢,工程返工;这些都是在传统的建筑行业里经常出现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建筑新时代的变革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几个建筑人员拿着图纸修修改改的场景今后可能就不多见了,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建筑产业迎来全面革新,一个含金量高的全新职业应运而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正利用先进技术将建筑工程的各项信息整合于电脑模型中,从设计、施工到运维、使用阶段,信息数据可以在建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实现共享,智能化时代下的智慧建筑正在快速生长。
“有了这个建筑模型,项目的功能、消防、照明、绿化等都已经触手可及,并能根据项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相关调整。”日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谢曦向记者展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即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强大功能。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是什么呢?
谢曦表示,本质是一个按照建筑直观物理形态构建出的数据库,其中记录了建筑各阶段的所有数据信息。二维图纸拓展至三维模型,利于从多角度思考,相对于传统建筑行业来说,利于BIM可以高效协作、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这是我们为南昌保利蓝海嘉居住宅小区三期项目设计的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随着鼠标转动,记者看到该项目的多个细节展示于屏幕上。“这些线和网格以前都表示于图纸上,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供暖、通风、消防等各专业成百上千张图纸的分工,现在利用Revit、Tekla等软件被整合于一个模型中,最大的好处是施工可以根据方案快捷执行、减少错漏。”谢曦说。
“你有没有经历过楼层太低需要低头通过?或者房屋门梁结构不对要拆掉重建?”
谢曦表示,这些常见的返工很多是由于在图纸设计阶段的疏漏造成的,而依靠先进手段有了完整模型后,预制构件或部品在工厂生产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组装成整体。
“建设完成后,这套‘生命读本’交到业主手中,业主可以利用模型数据了解建筑功能或增加使用设施,或与其他BIM建筑实现数据共享,为实现区域智能化生活添砖加瓦。”谢曦说。
越复杂的建筑采用BIM越有价值。采用BIM技术建设的赣州综合文化艺术馆项目就是谢曦和团队成员讨论的结果。“1500个座椅下不规则送风孔定位精度高、控制难度大,大剧院舞台区楼板设计为装配式带肋梁叠合空心楼板,新工艺应用尚无实例借鉴。”BIM工程师轩虎表示。“大剧院舞台基坑深达-11.5m,负二层为封闭双壁箱体结构,空腔内设计回填土,工序复杂,技术间歇长。”谢曦表示,“采用BIM 技术利于将难点一一击破,降低建筑的设计误差,从设计到运营维护的生产链条更加紧密、合理。”
从手工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建筑业正以空前的规模急速发展。BIM问世,使数据库代替绘图,“蓝图”永远成为历史,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进了BIM的大范围应用,无疑会给腐朽古老的建筑业带来新的生机。而我们作为建筑业的从事者,我们应当走在新技术、新时代的前沿,为新时代的发展、推进提供更多的力量。
谦逊往往基于力量,只有傲慢基于无能。
同理国内BIM技术的发展,只有像新机场、中国尊这样的应用深度才能走得更健康,国内的BIM从业者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拥抱变化。
因为未来的建筑行业是数字化、智慧化的,而数字化、智慧化的建筑转型绝不能没有BIM,BIM发展绝对离不开好的BIM人才。
BIM的理念是好的,BIM技术应用点是好的,唯独缺少的就是好的BIM人才,所以建筑也的转型请给BIM一点时间,BIM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健康茁壮的成长!
重磅推出!
行见BIM网的施工BIM管理、施工BIM技术课程马上上线了,目前已上线的课程内容有:
1:土建BIM工程师零基础入门课和能力提升课
2:机电BIM工程师零基础入门课和能力提升课
3:道桥BIM工程师实训网络课
4:BIM参数化应用实训网络课
5:Revit二次开发实训网络课
欢迎广大网友搜索行见BIM网进行试看。小编每天都在评论区期待与您的互动,每天会选出三名粉丝优质评论内容进行课程优惠券奖励,您的支持使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