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浇口可以理解成熔融塑料通过浇注系统进入型腔的最后一道 “ 门 ”, 就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进料通道。它具有两个功能 : 第一 , 对塑料熔体流入型腔起着控制作用 ; 第二 , 当注塑压力撤销后 , 封锁型腔 , 使型腔中尚未冷却固化的塑料不会倒流。浇口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制品外观的要求、尺寸与形状的制约以及所使用的塑料种类等因素。浇口形状与尺寸对塑件质量影响很大 , 浇口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流道中截面尺寸最小的部分 ( 除主流道型的浇口外 ), 其截面积与分流道的截面积之比约为 0 、 03-0 、 09, 截面形状多为矩形或圆形 , 浇口台阶长 1 -1 、 5mm 左右。一般采用小浇口 , 因为它有以下优点 :
第一 , 小浇口可以增加物料通过时的流速。小浇口两端有较大的压差 , 这样可以降低熔融塑料的表观粘度 , 使充模容易。
第二 , 小浇口可以提高熔融塑料的温度 , 增加流动性。小浇口处的摩擦阻力大 , 熔融塑料通过浇口时 , 一部分能量转变为摩擦热而升温 , 这对提高薄壁塑件或带有精细花纹的塑件质量很有好处。
第三 , 小浇口可以控制与缩短补料的时间 , 降低塑件的内应力 , 缩短模塑周期。在注射中 , 保压阶段一直要延续到浇口处凝结为止 , 小浇口凝结快 , 补料时间短 , 减小了大分子的凝结取向与凝结应变 , 大大减小了补料内应力。小浇口的适应封闭也能正确地控制补料时间 , 提高塑件的质量。
第四 , 小浇口可以平衡各型腔的进料速度。小浇口出阻力大得多 , 只有流道充满并具有足够的压力后 , 各型腔才能以相近的时间充模 , 这样可以改善各型腔进料速度的不平衡性。
第五 , 便于塑件修整。小浇口可以用手工快速切除。小浇口切除后的痕迹小 , 减少了修磨时间。但就是 , 过小的浇口会大大增加流动阻力 , 延长充模时间 , 高黏度的熔融塑料与剪切速率对表观黏度影响小的熔融塑料 , 不宜采用小浇口
浇口又称进料口 , 它就是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狭小通口 , 也就是最短小部分 , 其作用使熔融塑料在进型腔时产生加速度 , 有利于迅速充满型腔 , 成型后浇口塑料先冷凝 , 以封闭型腔 , 防止熔融塑料倒流 , 避免型腔压力下降过快 , 以至在制品上产生缩孔或凹陷 , 成型后便于使浇注凝料与制品分离、
浇口种类
1、盘形浇口: 沿产品外圆周而扩展进料,其进料点对称,充模均匀,能消除结合线.有利于排气.水口常用冲切方式去除,设计时注意冲切工艺.
 
    
2. 扇形浇口 : 从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渐放大呈扇形 , 适用于长条或扁平而薄之产品 , 可减少流纹与定向应力 . 扇形角度由产品形状决定 , 浇口横面积不可大于流道断面积 .
 
    
 
    
3. 环形浇口 : 沿产品整个外圆周扩展进胶 , 它能使塑料绕型芯均匀充模 , 排气良好 , 减少结合线 . 但浇口切除困难 , 它适用于薄壁长管状产品 .
 
    
 
    
4. 点浇口 : 就是一种截面积小如针状之浇口 , 一般用于流动较好之塑料 , 其浇口长度一般不超过其直径 , 所以脱模后浇口自动切断 , 不须再修正 . 而浇口残痕不明显 . 在箱罩 , 盒壳体及大面积产品中应用相当广泛 , 它可以使模具增加一个分模面 , 便于水口脱模 . 其缺点就是因进浇口较小易造成压力损耗 , 成型时产生一些不良 ( 流痕 , 烧焦 , 黑点 ) 其形状有菱形 , 单点形 , 双点形 , 多点形等 。使用三板模模具 , 孔洞直径约为 0 、 25~ 1 、 5 mm 。
 
    
 
    
5. 侧浇口 (边沿浇口) : 一般开设在模具一边 , 分模面上由内侧或外侧进胶 , 截面多为矩形 , 适用于一模多穴 , 常用手动整理 浇口 形式 , 厚度约为产品厚度的 50% ~ 75% , 可以就是固定厚度或者就是逐渐减小的厚度
 
    
 
    
 
    
 
    
5 、凸耳浇口 : 类似于侧浇口 , 浇口先进入凸片再进入产品 , 使用在 低剪切 应力中的产品品應力集中在凸片 。
 
    
 
    
6. 直接浇口 : 直接由主流道进入模腔 , 适用于单穴深腔壳形 , 箱形模具 . 其流道流程短 , 压力损失少 , 有利于排气 , 但浇口去除不便 , 会留明显痕迹
 
    
 
    
7. 潜伏浇口 : 其浇口呈倾斜状潜伏在分模面一方 , 在产品侧面或里面进胶脱模时可自动切断针点浇口 , 适用自动化生产 , 潜伏式浇口的几种形式 :
(1) 拉切式浇口:分流道设在主分型面上,浇口潜入型腔板一侧,斜向进入型腔,图4-30所示。
 
    
 
    
(2) 推切式:浇口在动模一侧,如图4-31所示。
 
    
(3) 复式:用于细长塑件,就是在细长塑件底部设两均匀的潜伏式浇口,如图4-32所示。
 
    
(4)香蕉形浇口: 称为弯曲潜入式,加工困难。
 
    
设计要点 :
1、进胶口应开设在产品肉厚部分 , 保证充模顺利与完全 .
2、其位置应选在使塑料充模流程最短处 , 以减少压力损失 , 有利于模具排气 .
3、可通过模流分析或经验 , 判断产品因浇口位置而产生之结合线处 , 就是否影响产品外观与功能 , 可加设冷料穴加以解决 .
4、在细长型芯附近避免开设浇口 , 以免料流直接冲击型芯 , 产生变形错位或弯曲 .
5、大型或扁平产品 , 建议采用多点进浇 , 可防止产品翘曲变形与缺料
6、尽量开设在不影响产品外观与功能处 , 可在边缘或底部处 .
7、浇口尺寸由产品大小 , 几何形状 , 结构与塑料种类决定 , 可先取小尺寸再根据试模状况进行修正 .
8、一模多穴时 , 相同的产品采用对称进浇方式 , 对于不同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成型时 , 优先将最大产品放在靠近主流道的位置
9、在浇口附近之冷料穴 , 尽端常设置拉料杆 , 以利于浇道脱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