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立于2012年,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生团队,已成功研制发射了全国首个由大学生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微卫星 “紫丁香二号”和立方体卫星“紫丁香一号”,部分参与了世界上第一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研发任务。
团队事迹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数十次报道。团队先后获评全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019“感动龙江”年度人物集体。团队多名成员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殊荣。
学生卫星团队依托各学科,开展多项卫星项目研制和技术预研,包括中俄高校合作的“阿斯图友谊号”微卫星,处于预研阶段的“离娄号”空间望远镜,以及多个立方体卫星的分系统设备。
我们也在航天科普方面积极探索,参与中学生科普卫星的研制和培训工作,运营Bilibili和微信科普号“紫丁香卫星”,创建中文航天维基网站“卫星百科”。
工程方向
方向1 微纳卫星电子学设计
方向要求:掌握电路原理基础知识以及电路焊接、硬件调试的基本技能;熟练使用Altium Designer或同类软件;完成过电路板设计、投产、调试的实践过程者优先。
研究形式:卫星电路总体设计,把关各分系统电路设计,开展星上电路研制和投产,负责卫星电缆网设计和工艺。
方向2 结构热控分系统
方向要求:能够使用SolidWorks或同类三维建模软件;具备基本的装配常识。
研究形式:微纳卫星结构热控设计和试验。
方向3 姿轨控分系统
方向要求:大一新生需要具有一定的C语言编程能力;其他年级学生需要对姿态,轨道方面有系统了解和学习,熟练Matlab编程和simulink仿真。
研究形式:微纳卫星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与仿真、硬件(敏感器、执行机构)设计、选型和测试、航天器轨道方案设计与仿真,推进系统设计与研制。
方向4 星务管理分系统
方向要求: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嵌入式编程基础,有微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研究形式:星务软件开发,卫星计算机电路设计。
方向5 测控数传分系统
方向要求:有通信原理或业余无线电方面的基础知识。
研究形式:测控通信设备软硬件开发。
方向6 微卫星光学系统
方向要求:对光学系统有基本了解,具有一定软(硬)件开发能力,有相关相机调试、设计经验的优先。
研究形式:开展星载光学相机研发测试。
方向7 高性能星载计算机FPGA开发
方向要求:有较好数电基础,有FPGA开发经验优先。
研究形式:高性能星载计算机FPGA软硬件开发。
方向8 微纳卫星太阳翼驱动机构
方向要求:具备伺服电机的调试经验,对直流电机的原理、组成、控制方式有基本的了解。
研究形式:开展微纳卫星太阳翼驱动机构的研制工作。
方向9 电源分系统
方向要求:对电路设计,c语言有一定基础。
研究形式:开展电源分系统,电源电路,电源控制器程序设计和调试。
学术方向 方向10 航天器系统仿真软件开发与测试
方向要求:具备一定的C++或python基础。
研究形式: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工作。航天器系统仿真软件是航天器设计、教学、科普的重要工具。2018年以来,美国对我国禁运了Satellite Tool Kit、SATSOFT 等商业软件。本软件支持航天器姿态轨道动力学与控制、导航星座特性与性能、通信卫星覆盖及干扰特性、空间光学遥感成像、星座任务规划与调度、空间攻防对抗等系统仿真,涵盖航天器设计、测试、发射、运行和任务应用等各个阶段。
方向11航天器结构优化设计
方向要求:零基础即可。
研究形式: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航天器设计过程中对结构改进与设计。
方向12 航天器微振动系统设计优化
方向要求:零基础即可。
研究形式: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工作。研究航天器在轨低频和高频微振动扰动问题,开展低频振动智能材料、高频微振动抑制等方面研究。
方向13 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
方向要求:本科生零基础即可,但要有兴趣和时间;研究生要求对控制系统或飞环系统有一定研究基础。
研究形式:针对自给氧生命保障系统、空间站健身与理疗、空间站充气展开舱等方面调研资料,并参与方案讨论。
方向14 激光通信系统设计
方向要求:基本的光学知识储备,尤其是激光相关的原理;掌握一些通信相关基础知识。
研究形式:开展调研,设计一个合理的激光通信理论模型。
运营方向
方向15 科普视频制作
方向要求:有参与航天科普工作的热情!
活动形式:撰写文案,拍摄和收集素材,剪辑视频,账号运营等任一工作均可。
方向16 维基百科站建设
方向要求:热爱维基,热爱航天。
活动形式:建设维护航天维基网站,撰写相关词条。
报名方式
点击链接,填写报名表。http://lsmeqzdykppbq8rb.mikecrm.com/xKXEpvT
邮箱:lilacsat@hit.edu.cn
招募仅限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校区)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