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luent边界条件设置中,流场的入口、出口和远场边界上,用户需要定义流场的湍流参数。在大多数情况下,湍流是在入口后面一段距离经过转捩形成的。如果不知道湍流参量的分布规律时,可以在边界上采用均匀湍流条件简化模型的设置。在设置边界条件时,首先应该定性地对流动进行分析,以便边界条件的设置不违背物理规律。违背物理规律的参数设置往往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甚至使计算发散。
一、相关计算公式
已知流体的密度ρ,流速ν,动力粘度μ,以及特征长度L,则:
水力直径计算公式
1.雷诺数(Reynolds number):
雷诺数计算公式
2.湍流强度(Turbulent Intensity):
湍流强度计算公式
3.湍流动能(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湍流动能计算公式
4.湍流长度尺度(Turbulent Length Scale):
湍流长度尺度计算公式
5.比耗散率(Specific Dissipation Rate):
比耗散率计算公式
6.湍流耗散率(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湍流耗散率计算公式
7.修正湍流粘度(Modified Turbulent Viscosity):
修正湍流粘度计算公式
8.湍流粘度比(Turbulent Viscosity Ratio):
湍流粘度比计算公式
注:上述公式适用于大多数管道流动中,设置均匀湍流参数,并不具有普适性。
二、Fluent提供的 Specification Method(定义方法)类型
1.湍动能(Turbulent Kinetic Energy),湍流耗散率(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注:仅适用于k-ε模型;
2.湍动能(Turbulent Kinetic Energy),比耗散率(Specific Dissipation Rate):
注:仅适用于k-ω模型;
3.湍流强度(Turbulent Intensity),湍流尺度(Turbulent Length Scale);
4.湍流强度(Turbulent Intensity),湍流粘度比(Turbulent Viscosity Ratio);
5.湍流强度(Turbulent Intensity),水力直径(Hydraulic Diameter);
6.修正湍流粘度(Modified Turbulent Viscosity):
注:仅适用于Spalart-Allmaras模型;
7.湍流粘度比(Turbulent Viscosity Ratio):
注:仅适用于Spalart-Allmaras模型;
8.湍流强度(Turbulent Intensity)。
参考文献:《FLUENT全攻略》,孙为民等编著,2005;ANSYS 帮助文档,ANSYS Inc